KK体育(中国)官方网站

KK体育清华大学美院教授柳冠中:“中式生活方式”可以有|读
栏目: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:2023-05-10 13:30:38
 KK体育有的人提倡美式生活方式,有的向往北欧人的生活方式,有的坚持传统中国的生活方式。生活方式多种多样,都和工业设计息息相关。比如一盏灯、一个杯子、一把椅子,有的设计从需求出发,有的设计外观很华丽,有的设计耗费很多资源KK体育。  中国人到底需要怎样的工业设计?清华大学美院教授柳冠中一直探寻中国工业设计到底该走哪条路。他新近出版30万字的《苹果集:设计文化论》,集纳了他持续多年对设计的思考、反

  KK体育有的人提倡美式生活方式,有的向往北欧人的生活方式,有的坚持传统中国的生活方式。生活方式多种多样,都和工业设计息息相关。比如一盏灯、一个杯子、一把椅子,有的设计从需求出发,有的设计外观很华丽,有的设计耗费很多资源KK体育。

  中国人到底需要怎样的工业设计?清华大学美院教授柳冠中一直探寻中国工业设计到底该走哪条路。他新近出版30万字的《苹果集:设计文化论》,集纳了他持续多年对设计的思考、反思、自省和回答。

  近日,长江日报《读+》专访了柳冠中教授,他认为中国的工业设计应该走一条“区别于西方传统思维的新的路径”,并鼓励年轻人投入思考。

  《苹果集:设计文化论》其实在1995年就问世了,由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,三五万字,薄薄的小册子。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新出的这本《苹果集》却非常厚重,有三十万字。

  1984年,柳冠中创建了我国第一个“工业设计系”,是我国最著名的工业设计学术带头人和理论家。79岁的他,现在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所长。

  他解释,《苹果集》的“苹果”可不是乔布斯那个“苹果”,“我可比他早了很多年”。

  苹果是营养之果,也是智慧之果,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后,才大彻大悟,结束了无忧无虑、无所事事的日子。之后,他们拥有了辛劳和痛苦,但却开始了智慧与创造的生活。这就像柳冠中的生活,几十年艰苦求索,开荒播种,在国内开拓工业设计教育之路,“我的初心就是不愿意再享受,要有独立的东西。三十年后它还是叫《苹果集》,我的想法没有改变”。

  1995年该书出版以来,柳冠中心头一直盘踞着许多词:“文化”“复兴”“生活方式”……他忍不住地去深思,像剥洋葱一样剥开它们,问自己,到底是何种文化,什么才算复兴,我们要追求怎样的生活方式?他称这些问题让他“很烦躁,很挠头”。

  这本书里,柳冠中把自己近20年来最新的东西拿出来了,收录的是他每一年的思考、工作、文章。“我已经79岁了,我觉得自己不能停下来。”前不久,柳冠中和其他12位教授、院士一道,获颁2022年度“感动中国年度人物·银发知播”荣誉(注:“银发知播”是借助互联网免费教授知识的老人)。

  对于“工业设计的中国方案”,他觉得自己还能思考,还能继续收集材料,发现了问题就重新思考,因为“一停下来就落后”。“我们的观念必须转型升级,不然怎么能够追上和超越发达国家?”柳冠中说,“超越”指的不是GDP超越,也不是生活享受超越,而是文明要超越。“我们中国有资格说超越,五千年文明,我们不说谁说?”

  集子里第一篇讲的是灯具,是他1980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研究生毕业论文,充满了反思。他反思工业设计者“一度追求表面的东西,忘却了根本”KK体育。文章里举了一个例子,就是葵花灯。

  葵花灯曾在中国一度风靡,是一种时髦的形式。灯具越是跟葵花相似,就越得到大家的赞赏,人们恨不得花瓣也做成黄色的,花叶做成绿色的,甚至花籽能抠出来嗑才好。但人们并不在意自己的照明需求,只是看它的造型好看。可惜即便造型再好,也渐渐没落了,因为它既达不到艺术品的档次,又不能好好照明,算不上工业产品。

  在此之前,柳冠中设计了毛主席纪念堂灯具。堂内就有一组漂亮的葵花灯,许多人都抢着去设计。其他厅的灯是柳冠中负责的,他并没有设计个大灯泡出来,再搞出一个花的造型,而是根据纪念堂的具体情况,思考该怎么解决照明问题。人们看到最后的“灯”惊呼,怎么只见光源不见灯?

  他还反思广州流花宾馆、上海虹桥机场、北京饭店照明的优劣,反思“我们不应成为标准的奴隶”。柳冠中并不是一个故意特立独行的人,而是希望设计真的从人的需求出发。

  柳冠中的脑子里总有一些奇思妙想。自1986年起,他就有一个梦想。他希望各学科、各专业的历史汇集在一起,设立一个“云平台”,所有人都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所有学科的历史,帮助大家全面、综合、跨界地认识人类历史和世界。

  考古有自己的历史,科技有自己的历史,建筑、艺术、文学、哲学也是,甚至说家具、服装、陶瓷、插图、汽车也有自己的历史。如果都能摊开来,那么苏格拉底能遇见墨子,李白和杜甫在洛阳结识时能邂逅阿拉伯文化,伊丽莎白一世能遇到努尔哈赤,《本草纲目》和哥白尼的《天体运行论》同时期发表。

  “我一直提倡系统认识世界。”柳冠中认为,我们现在还没有一部完整体现人类发展的文明进化的“系统史”,而这恰恰能引导我们系统看事物,全面深入认识这个“复杂的世界”。

  读+:30年前的三五万字,30年后的几十万字,这本书的大幅增厚说明了您多年思考的持续。您为何一直不停止思考,到底在苦苦追寻什么?

  柳冠中:我在1985年就说过,工业设计是创造更合理更健康的生存方式。现在大家都接受了“工业设计最根本的宗旨是创造人类社会健康合理、共享、公平的生存方式”,可在当时很多人疑惑,工业设计怎么能是生活方式呢,不就是造型、设备或者机械之类的东西吗?但其实大家仔细想想,生活方式是什么?这些年来,我在我过去说的基础上一直在思考,说“生活方式”,没错,但生活方式有很多种,具体指的是哪种生活方式?是美国的生活方式吗,是大宅院的生活方式吗,还是故宫的生活方式?我发现大家并没有深思的习惯,其实很多东西值得寻味。

  柳冠中:对,我们说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”,说“中国梦”,请问什么是中国梦?很多人想的可能是“发财梦”啊!大家脑子里面都有个对未来生活的设想,有的觉得过丹麦那样的生活好,或者美国的生活好,北欧生活瑞士生活,一派优美的画面,但那些都不是我们的。我为什么这么说?3年前我去深圳参加一个设计论坛,丹麦一个院士上台只讲了两三分钟,但让我印象深刻。他说你们都知道丹麦生活水平很高,人均GDP全世界第一第二,但你们不知道我们才500万人口,如果全世界75亿人(当时75亿,现在已经80亿)全都过上我们丹麦人这样的生活,1个地球不够,得要4个地球。他这话立马让我想起看过的一篇报道。五六年前,英国一个统计,说如果全世界人口都按西方的生活水平生活,得要5个地球。这证实了我的一种观点,中国工业设计不可能是大家脑子里想的发财梦,住别墅住四合院,开三辆车。

  柳冠中:我们必须认清中国的资源现状,审时度势,去重新定义引领和创造属于中国特有的“模式”。我一直思考中国工业设计要走哪条路,是走西方那条路?老实讲,我是从德国学回来的,但是我觉得那根本不适合中国。现在很多设计实践,我都不知道讲的是什么,完全西方的那一套。比如体验设计,我觉得很荒唐。凭眼睛鼻子去体验,能体验出什么来?体验就像动物一样,可我们的眼睛不如老鹰,我们的鼻子不如狗,我们能怎么体验?乔布斯的苹果是体验出来的吗?所谓的“体验”永远是改良。咱们国家几十年来引进,已经造成了现在设计界、工程界、技术界完全靠引进思维做事情,不可能走出全新路。

  仔细想想全世界到现在,不管是哪个国家,美国也好丹麦也好,或者其他发达国家也好,提倡的生活方式不外乎提倡消费,提倡享受,提倡的这些东西是人类的未来吗?我认为不是。丹麦院士说大家都不能过丹麦生活,丹麦院士是从一个设计师的角度讲的。丹麦过上那样的生活,是海盗红利。都是薅羊毛得来的。

  而我们14亿人不可能侵略别人。中国站起来了,强起来了,未来路怎么走,中国人的想法是“双赢”“共赢”。但美国污蔑我们,说“双赢”是“赢两次”的意思。我们说的“共赢”,如果反映在工业设计上,就是引导大家“提倡使用,不鼓励占有”。14亿人如果成功走出一条健康、合理、公平的道路——“提倡使用,不鼓励占有”的“分享型社会”,那是件了不得的事情,对世界是有重大意义的。它能激起我们对人类追求单纯、和谐、美好的智慧,在人类继续进化过程中陶冶我们内在的潜能,而不至于追逐占有、享受,沉醉在奢侈、腐化、堕落当中。中国可以创造还未曾有过的“生存方式”,走中国自己的发展之路。

  柳冠中:全球那么多国家的历史,之所以充满了暴力、战争,说白了就是因为分配不公。怎么分配才“公”?完全追求大家平摊也不可能,那么只有根据你的职业、根据你的需求,“提倡使用,不鼓励占有”。

  所以我一直研究这个思想,从中国传统哲学中学了很多。咱们老祖宗讲“适可而止”“恰如其分”“惜墨如金”“画蛇添足”“多此一举”,一再警示我们,自然社会的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,都要适应外部环境,但咱们现在做了太多多余的、过度的东西。我们要拿出“中国方案”来,具体我们工业设计该怎么做?我们只能走自己的路。所以我特别提倡不要简单地坚持产品,产品不解决问题的,我们现在所有的产品都是西方引进来的,中国人的生活真需要这些东西吗?看看现在的厨房里多少小家电,都有用吗?很多买回来用了一次两次,都放在一边,再也不碰了,市场上充斥着大量这样的产品。三年前我去看设计成果展,一个大大的空间里,一个大大的桌面上,摆满了设计师们的东西,基本都是直径一二十厘米、高三五十厘米的东西。

  我一看,80%是用一年就扔的,全是作秀。要说设计的技巧,中国人现在一点不比外面差,但为什么大家都要做这些?为了利润,为了GDP,为了业绩。实际上没用。中国每年要毕业三五十万学设计的,居然全都在做这个事。这么多学技术、学工程、学设计的学生钻这个去了,中国这么下去行吗?这条路子要扭过来。近百年来我们都学西方,已经引进惯了,没有自己的东西了。我现在特别提倡要新物种、新产业,对中国设计来说,我们有责任,不然,仍是跟着外国的逻辑后面徘徊,那解决不了中国面临的挑战。不是说不要学西方,要学的。学完了,我们要有自己的目标。

  我在20年前提出了方法论,方法论不是方法大全,方法论首先讲目的,我们这个“目的”跟丹麦美国的目的不同,跟企业家的目的也不一样。工业设计要根据这个目的来决定走什么路线,有了路线才有策略,有了策略才讲技术,有了技术才有工具。可现状是,只强调工具和技术,不讲路线不讲方向,这是最大的问题。我现在看到了点希望,现在“目的”在当下中国开始明确起来。我们该做些什么事情,需要重新思考。

  读+:很多人下意识理解,中国工业设计走自己的路,就是把传统文化里的造型元素融到设计里去,这样理解对不对?

  柳冠中:我认为所谓中国范,应该是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提出中国思考,而非步欧洲美国的后尘。文化不是个现象,文化怎么产生的?就是进什么山唱什么歌,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。在这个地方的阳光下出产,在这生活了几十年几百年,慢慢沉淀下来,就成了文化。到了浙南到了福建,翻一座山,人不一样了,习俗不一样了,文化不一样了,文化是空间的隔绝造成的。

  而过度讲文化,我们就会有麻烦。我并不反对讲文化。之前我们讲唐宋,再过500年不会还讲唐宋,得做现在的东西了。唐诗宋词在当时一直在发展,从没有停过,而当代人老说继承,可“继承”指的是什么呢?是继承四合院吗?那么未来是什么?难道就是江南小镇加上玻璃大厦?现在是这样,未来还是这样吗,未来应该是什么样?没多少人去想。我们不得不接受商业文明,商业文明就是挣钱,它当然能带来繁荣,但是它解决不了弱肉强食的问题,都只在意眼前的效益和业绩,满足于现在,这么下去非常可怕。我们应该好好彻底想一想,各行各业都要去想,尤其是年轻人要好好想,中国发展必须走出一条完全不一样的路。没有那么容易,也需要下一代乃至再下一代的思考和努力。

  读+:思考发现真正的需要很重要,但现实中,生活链条中的每个人被推着走,停不下来,比较难跳出局部现状看整体。

  柳冠中:天上不会掉馅饼,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,少年强则国家强,唯有努力。人跟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大脑去思考、去反思。有人说,柳老师你说的是哲学。我没读过哲学书,对哲学的论述我都不知道,我只是在反思,一反思就发现原来的路走不通。我一直认为工业设计并不是“工业品的设计”,我们应该对工业革命以来所有的东西格式化,再重新思考,人类才能进步。

  比如现在中国的设计,重效益、轻基础研究,被利润、资本左右,许多人把追逐功利作为生存目标,追求立竿见影的效益,忘记了人类社会持续发展。工业化初期,商品经济病态化,这导致机械流水线奴役人类、污染环境、破坏生态平衡。大批量生产了炫目的产品,只要是涉及“造型”“美化”“时尚”的词,就可以成为商业牟利的最大机会,再用广告、包装等视觉手段,鼓吹“以旧换新”,鼓吹流行时尚,鼓吹炫酷,鼓吹节假日商机等消费黑洞,制造有“牌”无“品”的销售奇迹。

  但是,设计不能只跟随市场、满足欲望,还要看到这个世界真正的“需求”,从而定义引领、创造需求,这也是我一再宣示的,设计的终极任务是“提倡使用,不鼓励占有”。现在大家已经开始将工业设计的实践与认识提高到新的层面上来了,提高到青山绿水的高度上来了。

  清朝废除科举时,爱因斯坦的“狭义相对论”发表了。慈禧28岁时,伦敦地铁通车了;慈禧当政时,马克思发表《宣言》了;慈禧垂帘听政时,可口可乐和强生公司成立了。外面的世界发生了多少变化,我们知道吗?如果我们只关注自己的学科,不了解世界变化,动力都不知道从何而来。你觉得挣了钱了,发了财了,买了车了,买了房子,就够了,怎么会有希望?再过500年,中国的民族自信心靠什么,得靠现在。难道真的要靠唐宋吗?

  年轻人必须想。当然,你们要过日子要还房贷,但你下班后搓搓麻将,打打扑克,不去思考,你将永远在下面徘徊。有这么一句话很有哲理:当你开始有想法,你就开始苦恼了。人类就是要有苦恼,没有苦恼,人就腐败了。

  读+:说起设计,很多人觉得“无非就是画画图”,现有技术可以通过关键词输入,让人工智能作画,让人工智能帮忙设计。这么一来,人工智能可以影响工业设计了,工业设计师也显得只是个操作工,之前您说的“中国方案”、走自己的路,似乎也被消解了,工业设计最终坍缩成一个技术问题,您怎么看?

  柳冠中:人类脑子里积累的东西,都是你从小学习积累起来的。依赖人工智能,你就不用学习了,上那一查就有,对个人来说几乎没有提高,只能说是获得了一个现成的东西,获得了你本该学到的东西。如此一来,人类的未来该怎么办?所以我一直抱持一定要控制的观点。哪些能让它做,哪些不能让它做,都要规定好,否则这个世界将很可怕。

  脑机接口产品有第一代就有第五代,成本也是不一样的。我是大富豪,我肯定买第五代,你是学生或者普通上班族,钱不够,可能买第一代,两种人的差别就越来越大。有了第五代,富豪可以创造更多东西,挣更多钱。而你还在用初代产品,永远是个打工仔,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分化的。我看了不少马克思的东西,有一个印象最深刻的,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。这是真理,要不然我们还是猴子。正因为改造世界,我们对生活不断发现问题,接着再改造,所以人最后提升了,人的思想不同了,跟动物的差别就越来越大了。但你看,现在技术正带来人和人之间的两极分化,就像人跟动物之间的分化一样。

  技术的进步永远解决不了丛林法则、弱肉强食,需要人的头脑和良知来控制。所谓的理论也好,方向也好,设计首先要解决“为什么要做”的问题。你问很多企业,你为什么要做?回答“为了维持企业”“为了下半年能发工资”。要开发一样东西,首先搞市场调研,卖得出去我才做,卖不出去我就不做,那么谁来做未来?有资本的企业才有实力做未来,而一般企业对未来推动作用不大。这个状态延续下去,再过几十年将会怎样,我不敢设想。

  技术现在是了不得,但我对技术一直是反思的,千万别被技术给糊弄。我们必须清醒,技术不是主,技术永远是被我们选择、被我们使用的,我们要把握住这个权力。美国一个动画片里讲人类未来,人住在茅草棚里就能进入一个虚拟世界,在那个世界里做皇帝。未来可不就这样嘛,在虚拟世界里坐飞机,去更远的宇宙。但这就是人类应该有的未来吗?我感觉不是,人一定不能放弃自己的思考,机器必须只能是工具。

HTML地图 网站地图